风从海上来,潮涌黄浦江。
上海自古奉贤重才,俊采星驰。子游道启东南、文开吴会,黄道婆革新纺技、衣被天下,徐光启学贯中西、会通超胜,历史将创新基因深植这片热土。放眼今日中国的创新版图,上海更是一个闪光的坐标。国产大飞机飞龙冲天,国产大邮轮全速起航,集成电路“芯”火正旺,新能源汽车风驰电掣,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自主创新药成功出海……一项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凝聚着广大人才的智慧和心血,书写着上海人才工作的时代荣光。
时光在回溯中尤显不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上海考察调研、出席重要活动,要求上海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去年12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聚集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加快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
号令催人奋进,厚望如山在肩。近些年来,上海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总要求,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总抓手总牵引,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坚持以事业集聚人才、以制度成就人才、以环境服务人才,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为“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人才“梦之队”与创新“核爆点” 聚焦国家战略打造人才雁阵
步入张江科学城,浓郁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张衡路、蔡伦路、祖冲之路、牛顿路、高斯路、伽利略路……18条以中外科学家名字命名的道路在脚下延伸,通向“诗和远方”,连接历史和未来。科学家的名字走进城市路标,辉映市民眼眸,点亮创新时空,体现着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敬仰和厚爱。
城市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城市更出彩。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以仅占全国0.0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8%的经济总量,科技含量成色十足,人才贡献有目共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国际竞争更加倚重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聚焦于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上海要当好龙头,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上海发展的战略性优势,是必须持续用心下好的先手棋。”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强调,要牢牢把握服务现代化导向、高层次导向、国际化导向、超常规导向,更加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谋划布局,紧紧围绕提升人才高度、宽度、厚度,更加精准施策发力。
服务国家战略,明确主攻方向。上海扛起龙头担当,重心聚焦自主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明确造就战略性人才力量、强化自主性人才供给、彰显国际化人才导向、构筑世界级人才平台、实行更开放人才政策、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六大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不断完善人才高地整体“拼图”,塑造高峰、领军、青年有机衔接的人才雁阵队形,瞄准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全力攻关突破,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核爆点”,源源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
扩大开放优势,汇聚全球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白玉兰人才计划,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挥市场力量、猎头机构和大数据技术作用,探索海外站点引才、中介机构引才、专家人才引才等多元引才方式,形成“链接全球、汇聚上海”的引才格局。建设人才数字系统,绘就人才动态地图,及时更新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选聘知名科学家、投资家、企业家担任引才伯乐,拓展以才聚才“朋友圈”。擦亮“海聚英才”品牌,连续3年举办全球创新创业赛会,以赛引才、以赛聚才。
架设成长梯子,培育战略力量。加强本土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不薄名家更重新人,雏凤清声、青蓝相继,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深入实施东方英才计划,选拔培育引领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的领军人才、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业人才、承担核心任务的创新拔尖人才、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助推东方英才成长为专业领域旗帜;运用“基础研究先行区”和上海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引导优秀人才潜心科研,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敢闯“无人区”;推出“超级博士后”计划,每人给予一定资金资助,打通人才的成长通道。
提升平台能级,点亮科技之光。依托上海光源、超强超短激光、软X射线等重大科学设施,集聚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人才和团队,培育创新策源“国家队”。聚焦“3+6”现代产业体系,做优产业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知名科技领军企业;围绕“卡脖子”技术织密人才链,打造集聚急需紧缺人才的超强磁场。目前,已建成100多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全球2500强研发投入企业近50家,企业科技创新中心超1600家。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未来产业先导区,开放众多新赛道应用场景,让人才找到创新创业落脚点。
升级政策体系,塑造制度优势。从人才“20条”到人才“30条”,从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意见到支持五个新城人才发展细则,从人才租房补贴制度到差异化购房政策,从下调大学生就业落户门槛到放宽留学回国人员落户限制,不断迭代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推动人才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提升人才开放层级能级,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措施,着力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与诚意,书写成蓝图实景,渗透进产业体系,融汇为创新脉动。数据无声,却最有说服力:2023年,上海位列全球科创中心综合排名第八,基础研究和创新创业生态领跑亚洲,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保持全国第一;连续13年上榜“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始终是国际人才逐梦的热土。2018年以来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攀升,2023年引进吸引海内外人才达到17.2万人,同比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