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驿站长三角经济区重点城市驿站之一。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 ,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是中国三大科研中心之一,南京高校和研究所主持的项目在国家科技三大奖中均获得过一等奖。1987年南京被批准成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这也是中国唯一承担着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探索使命的城市。
2014年高质量科研产出的中国研究机构中南京大学排名中国第2。2015年中国科研产出前十名城市南京排第3,仅次于北京上海。2018年《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50强,南京位列全球第12、中国第3。2018年中国创新城市评价报告显示,南京创新总指数排名中国第4,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属第一梯队城市。2019年中国科学院发布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前20强,南京位列全球第14、中国第3。
2020《中国智能城市指数》报告中,南京位列中国十大人工智能创新城市第3。2020年联合国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南京排名世界第21,中国第4。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中,南京创新指数位列中国第3,仅次北京深圳 。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南京列中国第4,仅次北深上。
2020年中国科学院发布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前20强,南京位列全球第9、中国第3,全球排名较上年晋升5位 [136]。2020至2022年《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20强,连续三年南京均位列全球第8、中国第3。2023年中国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南京位列中国第4,仅次于北上深 [286]。2023年《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南京位列全球第6、中国第3,较上年上升2名 。
2023年,南京市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3家,其中国家级33家。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9家、新增82家。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硅巷234万平方米,集聚高新技术企业519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929家,入驻企业3841家。
2023年,南京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8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7.1%。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3569家、增长16.8%。市级新型研发机构376家,全年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关联带动企业实现营收562.5亿元。
南京是中国四大云数据中心、中国五个大区级通信枢纽、中国电信全国八大骨干网节点,也是十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之一。2019年10月入选首批5G商用城市名单。
2 / 2
博士驿站长三角经济区重点城市驿站之一。苏州是江苏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位于华东地区,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太湖东岸,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
苏州科技产业投入大、科技企业聚集度高。2023年,苏州市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26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0.3%。成功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累计16家。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0家,累计1284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4家,累计1540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0家,累计161家。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75家,累计424家。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7家,累计106家。累计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120家。
2023年,苏州市拥有效高企数达1.57万家,比上年增长16.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0家,累计达40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4万家。上榜国家独角兽企业17家,入选江苏独角兽企业17家,认定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224家。年末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达2.5万家,比上年末增长13.2%。加计扣除额1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284.3亿元。首创“科贷通集群贷”新模式,“科贷通”全年为3326家企业解决贷款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截至2023年末,苏州市拥有各类人才总量39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2万人。新立项顶尖人才团队、重大创新团队13个。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12.99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4.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0.25件,比上年末增加19.31件。全年PCT专利申请2866件。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2项。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先进技术成果交易大会。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23个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立项。
4 / 4
博士驿站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驿站之一。无锡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有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地标性产业。无锡市交通便利,京沪高速、沪宁城铁、京沪高铁穿境而过;城轨交通系统发达;市东南有4E级无锡硕放机场。
2023年,无锡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3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8家。
2023年,无锡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318.31亿元,同比增长8.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3%。发明专利授权量11750件,比上年增长39.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72件。全市获国家、省科技计划到位经费5.50亿元,其中获国家科技经费1.62亿元。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