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 , 快速开始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逝世,享年98岁

2024-8-5 17: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 评论: 0|来自: 澎湃新闻

摘要: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李政道先生代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垂林等多位李政道教授友人方面获悉,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同日,上海交通大学相关方面也对李政道逝世的消息予以证实。

李政道,物理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上海,原籍江苏苏州。1944年-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讲座教授,198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讲座教授”。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5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意大利林琴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57)。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和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等。

作为重要的划时代贡献,李政道发现了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和杨振宁教授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在弱相互作用研究领域还做出了二分量中微子理论、弱相互作用的普适性、中间玻色子理论以及中性K介子衰变中的CP破坏等重要研究成果;在统计力学方面,和杨振宁、黄克孙合作对多体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70-80年代,创立了非拓扑性孤子理论及强子模型,提出了量子场论中的“李模型”、“KLN定理”以及“反常核态”概念等。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

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科学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科技政策等多个方面。‌


首先,‌李政道在科学教育领域的贡献尤为显著。‌他倡导并推动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的建立,‌这一中心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李政道还推动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立项和建设,‌这对中国同步辐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培养了大批人才,‌并获得了对用户开放的宝贵经验。‌他的这些努力,‌不仅促进了中国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领域的研究,‌而且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政道通过CUSPEA项目选送国内优秀的物理学学生赴美学习,‌这一项目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此外,‌他还倡导并建立了博士后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些措施为中国科技和教育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科学研究方面,‌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多个领域,‌他的工作对推动中国科学研究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在科技政策方面,‌李政道的建议和推动,‌如建立博士后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这些贡献,‌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而且对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博士驿站】www.boshiyizhan.com为全国性博士人才流动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免费、开放的共享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特别声明:线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自网络或会员发布,均已备注来源;本站资讯仅提供信息和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user of ASKAI,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focused on technology of CHATGPT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博士驿站:连接全球智慧,共创博士人才生态圈 ( 浙ICP备2023018861号-3 )平台提供新鲜、免费、开放、共享的科技前沿资讯、博士人才招聘信息和科技成果交流空间。 平台特别声明:线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自网络或会员发布,均已备注来源;本站资讯仅提供信息和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user ,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GMT+8, 2024-9-20 19: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